【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聲明】 選擇性緘默,是無法「選擇」的社交焦慮

有鑒於近期藝人新聞報導中,提到疑似選擇性緘默症狀,並指出選擇性緘默者自己「選擇」沈默,我們擔憂社會大眾誤解選擇性緘默群體,特此聲明:

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(DSM-V)說明,選緘者在某些預期需要說話的社交場合中「無法」說話,儘管在其他場合可以說話,該症狀持續至少一個月。

因此,「選擇性」(selective)是指「特定情境」,而非「自己選擇」。事實上,選緘者因焦慮、凍住,很想說話卻說不出來。

選擇性緘默症的診斷需經精神科醫生當面診療,並蒐集各種不同情境下身心與表達溝通表現的資料,經過完整的時間跟評估。

選擇性緘默症者大多從幼年或求學時期就對「引發焦慮的環境與對象」以及「要開口說話或聲音被聽見」感到焦慮不安,甚至是恐懼。他們不斷努力地挑戰與調整自己,也需要社會大眾給予支持的環境,協助他們逐漸降低表達的焦慮。

如果您願意支持,歡迎關注協會了解相關資訊:
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
願景工程無助的沉默報導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