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第三個願望〕台灣人壽2018微電影|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說明

當「選擇性緘默」這個名詞隨著微電影「第三個願望」廣為散播,對於許多選緘者和家人而言,這不只是一個名詞,更是日復一日必須面對的挑戰。每一個選緘家庭是一個獨特的故事,我們對微電影中個案表達尊敬和祝福,也盼望更多老師以愛陪伴緘默兒,但為了避免過度簡化和類化選緘者和家人,有必要加以說明。以下三分半鐘短片剪輯自協會主辦的「用愛聽見沉默~2018選擇性緘默症講座」。
什麼是選擇性緘默
選緘是在特定社交情境持續無法說話,典型的例子是,在學校不說話,但在家會說話,判若兩人。
🍎緘默不是自己的選擇
緘默並非自己決定,而是因恐懼而說不出話來。有些孩子即使手臂骨折,也哭不出聲、無法求救。當孩子還做不到,強迫他說話,就像叫斷腿的人跳躍。
❄️不只是不說話而已
選緘個案差異大,最嚴重的狀況是,完全無法溝通、眼睛不看人、身體凍住、面無表情、不吃東西、不上廁所,完全癱瘓。
🏡選緘大多不是源自家庭缺失
孩子不說話,背後必有秘密原因、家庭缺失,這是錯誤的假設。許多人認為緘默是疏忽或虐待造成的,使得選緘的家庭面對不公平的偏見和誤解。英國選擇性緘默症資訊與研究協會:「假設所有的個案/或絕對沒有個案遭受虐待或者情感傷害,都是常見的錯誤。」
🌷溫暖耐心的老師
學校是孩子緘默的主要情境,老師的理解對於狀況的辨認、改善或惡化,至關重要。老師以孩子做得到的方式和他溝通,看見孩子的優點,並且融入孩子的家庭,因為家是孩子最自在的地方。這樣做能降低孩子的焦慮,幫助孩子進步。
💗孩子有機會好轉,充分參與人生!
盡早正確協助孩子,到幫助延續至成人的選緘者,都需要整體社會的理解和制度的支持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