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性緘默症~老師需要了解的事

「我有一個學生,整年聽到他說話不超過四個字,但他會和家人聊天。」或許很多老師遇過,但沒有注意?

📎避免誤解

首先,老師需要了解,選緘的學生不是蓄意反抗,不是自己選擇沉默。選緘不是害羞,適應期過後不會自動好轉。選緘的孩子並非天生愛安靜,也不一定是內向。

📎選緘是什麼

選緘者在某些情境因焦慮而無法說話,例如學校;但自在的情境下可以說話,例如在家。他們身上彷彿有開關,在家活潑多話,一旦進入引發焦慮的情境,聲帶馬上自動關閉。他們無法控制這個開關,事實上他們很想說話卻做不到。例如有些孩子會因說不出要上廁所,而尿褲子。

📎選緘需要特教和專業

選緘對學習的影響很大,選緘的學生需要個別化教育計畫(IEP),老師需要做彈性調整。選緘有很高的複雜度和個別差異,因此納入專業人士很重要。

📎建議的做法(仍須視個案而定)

☑️暖身時間
讓選緘學生提早30分鐘到校,單獨和家長在教室玩,老師再逐漸的融入。
☑️非口語溝通
逐漸引導出口語是目標,但在過渡期運用非口語溝通,讓緘默不致影響孩子的學習,例如:姆指向上或向下、寫白板回答。
☑️安排學伴
有些選緘孩子可以和一位同學小聲說話,老師可以安排他們坐在一起。有些選緘孩子和較熟悉的幾位同學組成小團體,可以表現更好。
☑️允許治療師入班
孩子若有熟悉的治療師,可以邀請他入班,這能幫助孩子,也能提供老師策略。
☑️替代性的評量方式
例如以在家錄影評量閱讀或口語能力。

📎應避免的做法

✖️不要逼迫或羞辱
有些老師出於善意,想用處罰或羞辱迫使選緘學生說話。這不但無效,且會造成傷害。
✖️不要將選緘學生排除在外
所有活動都應設法讓選緘學生參與。
✖️不要凸顯或聚焦於選緘學生
讓選緘學生覺得自己和其他學生一樣正常,不要凸顯他們不說話,如果他們開口說話,也不要大驚小怪。
✖️不要假設選緘學生真的需要時便可以說話
故意忽略他並不能迫使他說話,也不能假設他真的需要時便說得出來。老師需要主動設法讓孩子有溝通的方式,例如:孩子想上廁所、身體不舒服或上課聽不懂時,如何讓老師知道。
最重要的,耐心和理解。選緘的學生想要學習,並且盡最大的努力。
摘譯自 https://www.weareteachers.com/selective-mutism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